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安徽企业家回乡投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徽商回归项目资金增长显著,投资额达1067.4亿元。数字的背后,既有浓浓的乡情,更多的是对安徽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和发展潜力的认可。

长期以来,故乡情怀一直是促使企业家返乡投资的重要因素。不少徽商创业成功后荣归故里,助力家乡产业发展,传为美谈。于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主打情感牌,招商团队“主攻”当地籍贯的大企业家,熟人拜访、几番交流、乡音叙旧,“大生意”谈成了,效果立竿见影。“情怀式”招商简单有效,却非长久之计。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投资要讲经济回报,更加看重的是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以及能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有的地方仅仅因为是家乡企业家的投资,不管项目合不合适、产业链配不配套、政策与服务跟不跟得上,一股脑招来再说,造成项目水土不服,当初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热衷于家乡发展的企业家“吃了哑巴亏”,蒙受损失,说好的“大项目”成了“僵尸项目”和“蜗牛工程”,期待的双赢变为双输,当地招商形象也受到较大影响。

促进返乡投资,一方面要打情感牌,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功,打好“服务牌”和“产业牌”,在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生态的塑造上下功夫。

打好“服务牌”,就是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企业家是“用脚投票的”,他们的投资首选地一定是营商环境更优、政府服务更高效的地方。对返乡投资的企业家,更要真心做好服务,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同时,把握“亲”“清”有度的界线,不能因为“老乡来办厂”就搞旁门左道甚至违法违规办事,否则既害了自己,也坑了企业。

打好 “产业牌”,就是要当好产业布局的 “设计师”,注重产业链招商,营造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既要谋划好当地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又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来吸引投资,形成“倍增效应”。对返乡投资者的招商,要提前谋划,精心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企业高效“入链”,力争让企业来了有钱赚、项目有方向、发展有未来。

“回乡投资,因为看见了更好的未来。 ”“以前回家投资是出于情怀,现在还考虑发展前景和产业布局”……一些皖籍企业家回乡投资时曾这样感慨。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背后是安徽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等“硬实力”的提升。唯有扎实推进“一改两为”,练好发展内功,营造一流环境,才能真正让江淮大地成为徽商的投资宝地、发展热土。(王弘毅)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