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又是无数互联网大厂人难以安然入眠的一月。

近半个月以来,中概股经历了近乎垂直向下的下跌形势。截至上周,有近90支中概股跌幅超过10%。

那些犹豫的中概股投资者不敢轻易入市,也不敢割肉退出。没人知道这场下跌是否已经达到底部,也没人知道,自己手里的股票是否还有回本的可能。

在这其中,那些手握公司股票、期权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心中更是复杂。

他们大多在充满信心时跳槽到当前公司,不少也在公司上市时做过“买车、买房、实现财务自由”的美梦,还有一些人在股价最高点时购置房产,背下高昂贷款。

中概股的下跌,对这些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资产缩水,更意味着那些梦想泡沫的破灭。本期显微股市讲述了一群手握公司股票的中概股公司员工,他们之中:

有的人是携程员工,股价下跌后,每天看着交易平台的数字瑟瑟发抖,减少了外出吃饭的频率,开始执行“家庭开源节流计划”;

有的人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跳槽加入小鹏,签了月薪和股票的总包并如愿等到公司上市,不会炒股的他还特意下载了股票平台关注公司股价,没想到却等来了公司股价腰斩的一刻;

有的人是中概股公司高管,最高时手里股票价值超过230万,如今遇到暴跌,资产缩水到23万;

还有的人在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工作,先后遭遇“双减”和中概股暴跌影响,目睹公司紧急换cfo的过程,年终奖也“不翼而飞”。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马孔多、杨佳、王家家、密斯桃

编辑 | 石宁宇

自从中概股暴跌开始,我和老婆就终日刷着手机里的绿色数字,整个人跟掉进冰窖里一样,瑟瑟发抖。

最近几天我们部门工作氛围也十分低落。有一个工作能力特别突出的技术型同事这周就坐不住了,提了离职,他想跳槽去另一个年薪是现在两倍的公司。

这家公司在年前挖过他,但他之所以没去,就是看中了手里有点股权,稳坐钓鱼台。现在对股市失去了信心,他再也按捺不住离职的心了。

我在携程里算不上高管,但也有一点股权。

在我们公司发展势头上扬的时候,我靠着工资、提成和这点股权,很快在上海买了一套两室房子。这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来说,可谓是鲤鱼跃龙门。

2020年疫情之后,我们公司开始了小范围的裁员。刚开始,我也很慌张,只能拼命地工作,很幸运,在我30岁的时候,没有失业。

在我们公司刚上市的时候,拥有股权的员工可谓是一夜暴富,那时候大家热情澎湃,笃定地要把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交给公司。

这几天我总在想之前看到柳传志说的一句话,“大势来了,猪能飞上天;风一停,猪就得掉下来。”

最近几天,让我和我老婆不停地在反思,万一哪天风再大一点,是不是得把我们一家老小刮得无影无踪?

如今,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房贷一两万。我能力没有那位跳槽的同事强,只能留在这里吃老本。

股市动荡一下,我肩膀上的担子就沉重一点。

痛定思痛之后,我跟老婆商量了一下,从今往后,我们家就要开源节流了。

一方面,要省钱,非必要不花钱,能在家吃就在家吃,能坐地铁就不开车;另一方面,我老婆也出去工作了,在朋友开的一家公司里面做人事,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块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我们之前的生活,在上海不能说有多么高端,但至少在同龄人中,算很让人羡慕的了。

我们一家人从未在家里做过饭,都是在外面吃的,因为我们工作要么就是忙,要么就是懒,不想动手。请的保姆,一个月给7千的工资。小孩上的私立幼儿园,一年学费也得10万多。

现如今,股价再这么跌下去,我们这样的生活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我跟我老婆制定完“家庭开源节流计划”之后,约定互相监督彼此,无论今后股市出现多么红的牛市,也要坚决贯彻执行。

毕竟如果再遇到这样一次寒冷,那么就真的又要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2020年,我瞅准造车新势力相继要赴美股上市又将港股上市的信号,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跳槽到新能源汽车企业。

当时情况很顺利,我如愿拿到小鹏的offer,但因为我之前薪水太低,涨幅不能超过30%,最后和公司谈定总包50万元,由现金和股权构成。

现金部分对于有4年经验的研发来说并不高,但我更看重的是公司在总包里给予的股权,能够折换成人民币后兑换成股票,在公司即将上市的前夕,这可不是画饼。

虽然股权分4年归属,充满不可控因素,但大部分人都相信一个理论:如果想快速实现财富自由,打工是不可能的,期权股权才是捷径。

对我们这种需要在一线城市购房、但有没有足够首付的年轻人来说,这更是“单车变摩托”的机会。

我女朋友也支持我。她在腾讯工作,拥有员工股票,此外还低价购买过公司股票,随着公司股价上涨,一夜之间账面收入暴增数十万元,抵得过普通家庭一年幸幸苦苦的普通收入。

相比固定月薪,我们都觉得股权更具吸引力。

当时受疫情影响,许多传统车企和航空公司业务萎缩,在风口上能给予更高待遇的造车新势力则吸纳了许多传统行业出来的管理者。

尽管大家各异的处事方式、跨界的领导,遇上飞快发展的项目,总是有许多摩擦。

但大家都持有股权,等待上市后能大赚一笔,所以团队内部反而呈现了“平衡”,大家都为了高绩效、不被末尾淘汰,努力工作着。

为了表达对公司前景的认可,我还订购了一台公司的产品,并力荐身边朋友购买,希望能够给公司财报贡献出一份力量。

下半年,公司和另外一家友商顺利赴美上市,股价翻了3倍不止。团队内部的氛围更是陷入了一种诡谲:大家一边抱怨同事之间内卷加班,一边又在兢兢业业主动“表现”——大家都希望在下行的大环境里,等待4年期满。

第一年股权发放后,我从来不关注股市的我,还专门下载了炒股软件,就是为了看公司的股价。

很多次,我坐在工位上忙到没有机会吃饭,起身脚步虚浮,怀疑工作意义的时候,只要打开软件,看到公司股票飘红,就开始有了动力。

似乎每一次公司安排的加班,都是在为自己的小家添砖加瓦。

结果,今年3月开始公司股价开始下跌,每天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我忽然觉得一切皆是虚无。

一方面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先后大裁员,我可能面临大量高薪人员竞争,另一方面则是股价近乎“踝斩”后,我的资产急速缩水,财富自由梦已经破碎。

内心有声音在不断提醒我:掉落的不是股价,而是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互联网民工,我总结这10年普通人致富三次机遇:早买房、进入头部公司拿期权等上市、低价买优股。

以上三条道路,无论哪一条,核心就是要“早”,但随着整个行业红利消失,前两条路错失了时间优势后已难以为继。

以买房为例,现大厂周围的房价水涨船高,租售比也不划算,算上各种税费和“住房不炒”的政策,早已不是划算买卖。

进入潜力公司拿期权则更困难,就算好不容易进了一个靠谱公司,行权还得等几年,还不知道稀释多少。

相较之下,成为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小股东”就不难。况且,那些公司大多我也比较看好,初始投入资金也不需要那么大。

2014年,我第一次在股市上赚钱。当时我刚毕业两三年,拿着攒下的积蓄购买了一手抚顺特钢,第二天就发现股票涨了,算下来账面上多了3000多元。

要知道我那时候工资也才8000出头,一个晚上就赚了快半个月的工资,搁谁不激动?

后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许多公司在美国上市时开盘暴涨,我将重心放在了研究中概股上。

除了公司总包里的股票,我还专买中概股,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同行不在少数,我们还组成了打新团,大家在群里交流投资看法。

我重仓了美团、腾讯、拼多多、快手,后面几家公司虽然行业内很多同行吐槽是血汗工厂,但是上市之初的财报确实养眼,很多人也就顺势做了“小股东”。

2021年2月腾讯股票上751港币时候,账面收益直接让我产生了“财富自由”的错觉,甚至觉得还能再攀升,于是没有售出,毕竟在大a股里面也有几只股票在很短时间里翻了几番。

图 | 2021年我的股票表现

图 | 这是我1月时的收益,看着绿油油的一片,我咬牙加仓

前几天中概股暴跌,我账面相较于最顶峰时缩水几十万,亏损都足够在小城市买一套房了,但因为我买入价低,还能撑一段时间。

相比之下,许多追着风口,在中概股上涨至高位时候接盘的人顶不住了。

毕竟闻着肉香进场,肉和汤没分到,反而惹了一身臊。

不过这几天,在暴跌之后中概股又开始回涨,全靠拼入场时间和是否沉得住气。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这中概股跌宕起伏,就像是人生,随它去吧。

互联网的红利期早就不在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进入常态化的运营阶段,后面要向精细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情况,年轻人还有机会从头再来,我这样的老人想要走出舒适圈,重新再去投入一个新的行业实在是太难了。

是走,还是留?成为我不愿面对的难题。

我们所在的公司现在只剩下8名中层,员工被裁了8成左右,高管只走了2位,离职率较低。走,没有想要去的地方,留,也肯定不是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而是失去了走出舒适圈的勇气。

我是三年前通过猎头进入这个公司的,薪资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薪资 4个月的年终奖 股票,大约是120万的年薪和折合价值230万的股票。

但去年,我就被通知年终奖没有了,绩效不合格。

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我是按照公司年初的制定目标在系统上报了自己的业务情况并且通过了的,这代表是合格的。

为此我也找过领导,但是领导的反馈就是公司赚不了那么多钱了,首先就是不招新员工、裁员,还是不行就只有缩减福利和其他办法了。

今年更是雪上加霜了,随着3月15日凌晨,美股的中概股暴跌,标普500指数跌0.74%。衡量中该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暴跌超10%,收盘的时候达到了11.7%,还打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期的跌幅新记录。

公司的股票跌了90%,去年38元,现在3.8元。我的资产从230万变23万,内心很慌,资产缩水巨大,估计公司退市也是迟早的事儿,我不敢再抱有任何的希望。

但是我44岁了,要想找到原先这么好待遇的公司不可能了,而且我也只有互联网运营的的经验。

很值得庆幸的就是,我们这个圈子信息渠道多,来源比较广泛,投资渠道也多元化,我还有收藏和黄金等行业的投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比一般的人要强的,不至于掏空家底儿,大不了就是吃老本儿。

我也这么大年龄了,还能有啥精彩的人生,就这样混着,过一天算一天。

疫情期间,投资其他行业也没前途,国际形势也有不安定的一面,于是我也撤回了一些投资,变现才是王道,其他的就听天由命吧。

很多业界大佬在21年就很多辞职的辞职,退休的退休,创业的创业,都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那个时候就该抽身出来的,稳定就是一切。

还好目前我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去,很大概率,我后半辈子就是求稳,去大学当互联网专业运营的老师。

由于我丰富的经验,学校还给我开出的年薪各种加起来80万左右的薪资,虽然和以前没法比,但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反正只要不再大起大落就是我最大的追求了。

前半辈子太拼,都没有好好陪伴家人,也是我最大的亏欠,现在有时间陪他们了,这也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这几天,我的心态跟着中概股的涨跌一样,跌宕起伏,就像在坐一个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过山车。

三年前,我被猎头挖到这家互联网公司,主管技术研发。我的年薪差不多100多万=基本年薪 效益年薪 奖励年薪(其中基本年薪占60%,效益年薪占30%,奖励年薪占10%) 股票期权=(4×年薪×岗位系数)元/每股期权价格,平均每月拿到手的差不多5~6万。

公司主要做互联网在线教育和ip制造。入职一年多,公司上市,我也跟着成为了坐享劳动果实的人,股票期权加起来能有40多万。

但股票期权有一定的行使规则,限制和使用比例,要分几年才能全部兑现。

我本来对股权没太多概念,但上市之后尝到了“飞来横财”的甜头,心里也是挺美的。

可接下来,我的心思也被公司股价牵着,它涨了,我就幻想着自己可以尽早靠这笔钱买房买车,实现财富自由。它亏了,我就唉声叹气,盘算着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在这家公司继续干下去。

就比如去年三月,公司业务受到“双减”冲击,不仅股价严重下滑,业务上也开始裁员,公关部仅留下1人,甚至技术部门也大动干戈走了十几个。一周之内,旁边部门的座位就空空荡荡,人心惶惶。

那次之后,公司就宣布换了一个cfo。今年中概股再次暴跌的时候,公司气氛又开始紧张,尽管高层们绷着情绪不做过多透露,但还是从他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感觉到了焦虑。

反倒是,后来的一些新员工们对于眼下的资本困境显得很淡定,对于他们而言,少量的股票期权也没太诱惑。

我们到手的收入也受到一定影响。公司财务数据只有财务、审计部门、以及负责相应工作的公共关系在做项目申报时才能获得,公司对其他员工保密,但我也年终奖的数字看出问题。

相比刚入职的时候,我的年终奖缩水了近12万。再持续下去,员工的期权价值缩水,很有可能成为一张废纸。

我在茶余饭后和同事聊天时了解到,集团旗下其实有好几个上市公司,一些高层和老员工们也分过几轮的股票和期权。但时候来公司的业务就慢慢停滞了,变不了现、或只能享受微薄的分红也是挺鸡肋的。

幸运的是,中概股经历了14号的暴跌后,16号忽然强势反攻,这让大家从错愕反转为兴奋的欢呼雀跃。

但我仍然失去了最初的安全感。虽然股票价格显示大部分投资者一直静观其变,没有因为恐慌的情绪失去信心,但未来谁知道呢?

我需要去思考新的发展目标。

无论是跳槽还是等待着风暴都是无常的风险,我告诫自己,不要因此而有心理落差,努力工作生活就好,毕竟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