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料图】

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广州国际生物岛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广州行动——

推动科教人才融合发展,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完善“2 2 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等国家大科学计划,做强广州国家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

支持企业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打造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高中学位攻坚,推进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在穗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推进差异化、针对性、辨识度高的“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完善重点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精准制导、靶向引进更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今年6月,首枚“广州造”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度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早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实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上个月月底,“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总部常设机构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在广州揭牌,支撑该计划的“慧眼”大设施“前哨站”也揭开面纱……“力箭”冲天、海底采冰、“慧眼”探微,这些都是广州近年在科技创新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缩影。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从“大”处着手。广州如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更多重大成果突破?“二次创业再出发”,要从“实”处落地。在汇聚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中,广州当有何作为?

工作人员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实验室工作。(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广州何以吸引大科学计划?

落地玻璃墙内,一台庞大的仪器正用机械臂对样本进行操作。一旁,研究人员正浏览着显示屏上的海量数据……这是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生产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全程不需要人工干涉。”研究人员介绍道,“平台输出的数据可以诊断疾病。疾病处于哪个分期、是什么分型,都可以分析出来。”

这里,是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作为“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总部常设机构,上个月在广州揭牌。该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项国际性重大科技工程,由贺福初院士和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起。

“大科学计划需要调动全国甚至全球的科技力量,通过协作式的联合科学攻关,达成既定科学目标,这种模式可以带来国家科技力量的迅速腾飞。”贺福初院士谈到。

据悉,这项计划已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80余个科研机构,并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人类细胞谱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合作。其中,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就在广州黄埔。同时,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能为这个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跨国界乃至跨越未来3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最大限度地调度创新资源。

大院大所大装置,如何提前布局?

“近年来,广州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的取得,得益于提前谋划,引进布局大院大所大装置,持续投入‘真金白银’,构建‘2 2 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

其中,第一个“2”代表“广州实验室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二个“2”代表“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n”代表“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实验室、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谈到,“力箭一号”火箭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就位于广州南沙。向前追溯,广州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南沙合作共建了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这是广州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赛道、锻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的缩影。

为什么要提前引进布局大院大所大装置?相关负责人直言,城市的能级,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还要体现在科学地位上,大院大所大装置就像是科学舞台上的“旗杆”,能招引人才、推进研发乃至赋能经济。“大城市一定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要有大院大所大装置甚至大科学计划,而它们的建设也许不会马上看到成效,但它们的作用将利在千秋。”

据悉,目前广州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和项目的城市。“这些将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负责人说。

“科技王牌军”矩阵已成,如何培育突围“尖兵”?

但也要看到,广州在汇聚战略科技力量上与领先城市仍有差距。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广州健康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明看来,就如何补齐“知识创造”这一短板,广东、广州想了很多招,包括在国内率先组建省级实验室和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

例如,广州健康院就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研究所。近日,该院团队在全球率先成功实现“人源肾脏猪身造”被《科学》杂志称为“里程碑事件”,体现了广州“科技王牌军”的科研实力。

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后,还要能用好。侯红明建议,广州在布局重点领域时一定要取得战略先机、要有战略定力。“要敢于投入,而不是等人来申请项目。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物、重点机构提供重点支持,拿出资源来招引人才,使其能安心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研发,在‘王牌军’中培养一批‘尖兵’。”他表示。

同时,要用好广州的科研资源禀赋。例如,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他中心也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广州一定要做大做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尤其是本地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减少资源外流,将其锻造成为本地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创新培育的“航空母舰”。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一个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侯红明强调,在汇聚发展战略科技力量的过程中,各区域、各机构、各部门之间应有战略分工,不能都集中在同一个领域。“在共饮一江水的同时,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路。”他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