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提出2022年度主要任务包括“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广州有高技能人才123.8万人,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占比35.07%,并建成198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多名政协委员、产业界代表联名建议,全市应在现有的人才储备与工作室建设基础上,组织“广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培育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

人才储备与工作室建设,广州有基础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骨干力量。2022年,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第5年,全国总工会年度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

截至2021年底,广州440多万产业工人中有技能人才3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3.8万人,占比35.07%,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在如火如荼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背景下,全市基层工会迈开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步伐,已累计建成198家。

“广州拥有扎实的技能人才储备,为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前,包括广州市政协委员邓艳梅在内的多名政协委员、产业界代表联名指出,单一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战、孤岛作战的局限,组建联盟后,联盟成员一来能在创新中互学互助、互促互进、互比互动,二来可搭建出创新工作室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培养造就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经验分享:企业工作室联盟成创新“引擎”

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广州是否有成功案例?邓艳梅告诉记者,在她所供职的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已探索出一系列经验,可供借鉴。

2021年,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广州率先成立,首批吸纳12个优秀创新工作室加入,为全国首个省级电信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自成立以来,联盟聚焦企业重点难点创新效益1.4亿元,挖掘出6个核心技术。其中,广州邓艳梅工作室基于网络大数据分析等2个攻关课题,创效4960万元,成为一个重要的创新“引擎”。

“劳模创新工作室既是经验交流的智慧屋、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室和实验室,又是锻造技工的一座大熔炉,联盟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更是锻造技工的一座超级大熔炉。”邓艳梅结合自身的经验体会介绍,企业利用联盟的人才、技术、创新思维等优势,在技术创新领域实现“抱团取暖”“借船出海”,以技术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得以在互动互助中优化、规范化生产经营管理流程。

描绘蓝图: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

在关于“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助力广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联名提案中,各位产业界专家指出,广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应该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跨专业,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局的组织。他们建议加大激励保障,促进联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目标是让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邓艳梅表示,作为联盟的引领方,工会既要做好台前的设计者,也要做好幕后的服务者,为劳模工匠提供一个零距离沟通、联系、合作,碰撞出思想“火花”,联合攻克技术难题的生态环境。一个覆盖广州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能实现人才、技术、创新思维等优势互补,集思广益解决生产经营、技术与服务的难题,提高创新创效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促进创新成果的及时推广和转化应用,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邓艳梅展望,广州有望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着力点,让企业、各级工会、劳模工匠、产业工人多方联动,构建产业工人改革创新综合平台,以技术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队伍的“方向标”。

记者获悉,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正跟进处理该联名提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