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冠肺炎的突袭,导致很多企业倒闭破产,多数人没有了收入来源。近日网上爆出曾经的“超市一哥”联华超市在今年上半年疫情中也难逃厄运关店148家店铺,而减员人数达3000人,就连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也是束手无策!
扛住了5年亏损,却没挺过疫情6个月
据联华超市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公告称,上半年集团营业额约人民币140.37亿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5.49亿元,上升约为4.1%,同店销售上升约1.23%。
其中,集团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80.17亿元,同比上升约为2.1%,占集团营业额约为57.1%。
超级市场业态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51.36亿元,同比上升约为10.6%,占集团营业额约36.6%。
便利店业态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7.87亿元,同比下降约为16.5%,占集团营业额约为5.61%。
联华超市毛利额约人民币20.24亿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2.01亿元,上升约为11.1%。主要受益于集团在疫情期间,各零售业态应对民生需要,积极调整商品品类结构,保障民生商品供应,并优化门店现场操作降低损耗。
据了解2014年开始,联华超市营收、净利润下滑,到2015年出现亏损,目前已经连续亏损5年。尽管联华超市采取了多项举措“转型、减亏”,业绩也有所改善,但一直未能走出亏损困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这家大型商超零售企业一度关掉148家门店,并新开135家门店。门店数量虽然总体变化不大但依然有13家店消失,除了门店关门,员工人数也一下减少3000余人。
通过纳食舆情监测系统发现联华超市的各方友好指数都不太好,综合指数已逼近零下,及时止损的同时也要做好善后事情,供应商货和款项问题,员工补偿等等……
曾经的超市一哥,零售航母
改革开放后,超级市场被引入中国,当时叫做“自选商场”。虽然是自选,但仍以传统的柜台销售为主,老百姓选中商品后,需要请售货员帮忙拿下才能接触到商品。
直到1991年9月21日,上海市曲阳中心商场开出第一家联华超市的开业,以开架自选模式掀起了行业的模式革命。消费者可以自由选购,想拿哪件商品就直接去拿,选好后到收银台统一付款。
联华超市的出现,可谓是中国超市的鼻祖。同年9月第一家门店开业。
2003年,联华超市赴港上市,此后开始疯狂 " 买买买 ",大举攻城掠地。
2004年,大连友嘉集团在沈阳的2家大型综合超市被联华超市收购;紧接着,杭州联华华商兼并了杭州解百超市,谋得后者53%的股权;同时,家得利超市位于临安的7个网点,也在当年被联华超市收入囊中。
2005年4月,联华超市又宣布以1.07亿元注资广西最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广西佳用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广西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注资完成后,联华超市取得广西佳用51%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自此之后,联华超市连年并购的步伐有所放缓。
2007年,粗放式扩张拖累财报表现,全年大卖场业务巨亏 2.43亿元。
2017年,迎来 "金主爸爸",阿里巴巴成为联华第二大股东。
2019年,5年连续亏损,关店千家,昔日 "超市一哥"零售航母跌落神坛。
大商超倒闭背后苦了那些无辜的供货商
此次联华超市疫情期间关店同时也在不断开新店,但对于供货商而言却是最无辜的,因为大商场费用收取多,各种条码费、进场费、合同续签费、返利、新店开张费等等名目繁多,谁又能保证新店开业这些费用能够减免呢?
在武侠小说里,不管再怎么牛逼的大侠,大多也有一两个重要的伙伴。他们不一定形影不离,但是当有一方身陷险境时,他的伙伴们就会立刻跳出来,想尽办法冲到他身旁,奋力救他于水火之中。一个好的供货商,就好比你生意场上的伙伴、兄弟,在你顺境时提供你枪支弹药,危难的时候做你坚强的后盾。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买方或者卖方市场,随着环境的变化,任何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没有强买也不可能有强卖,建立和谐、协同、双赢的买卖关系才是未来企业间共同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本身就扮演着买、卖方的双重角色——采买原材料,出售产品。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善待你的供货商,实际上就是善待你自己!
供货商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源于供货商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管理、员工素质等各个环节的投入,说到底,供货商的资金存量对最终的结果是第一保障。
而在现实中不是对供货商压价,就是拖欠付款,更不要提尊重,双赢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低价及拖欠影响到供应商的利润,他怎么能保证持续的投入。
他们挣着卖白菜的钱(都不如卖大蒜),操着卖白粉的心,只求薄利多销,可就这,还有店家经常跑路了,投入几年的心血都白费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些大超市,说倒闭就倒闭了,钱找谁要?